前庭大腺脓肿
别名
巴氏腺脓肿
概述
前庭大腺亦名巴氏腺,开口于小阴唇内侧与处女膜之间的侧沟内,腺体位于两侧大阴唇后部,当全身抵抗力下降,在性交、分娩或其他污渍刺激外阴部时,病原体易入侵,引起前庭大腺炎。腺体黏膜充血、肿胀并分泌大量脓性液体,腺管口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分泌物流出受阻而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abscess of Barthalin gland),又称巴氏腺脓肿。
病因与发病机制
引起炎症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混合感染。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不难确诊。同时应注意尿道口及尿道旁腺有无异常。必要时可在前庭大腺开口处及尿道口各取分泌物做涂片或培养查病原菌。对于反复发作的“巴氏腺脓肿”应进一步做病理检查以排除前庭大腺癌。
临床表现
急性期局部红肿、疼痛,不能行走、坐卧不安。常伴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检查局部可发现大阴唇下1/3处有红肿硬块,触痛明显。当脓肿形成时,肿块增大,表面皮肤发红变薄,周围组织水肿,局部触痛显著,有明显波动感,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当脓肿内压力增大,局部变薄的皮肤可自行破溃,脓液流出,若破口大,可自行引流,炎症消退而痊愈,若破口小,引流不畅,炎症持续,可反复急性发作。对于反复发作的“巴氏腺脓肿”应进一步做病理检查,以防癌变。有文献报道13例原发性阴道小细胞癌,临床上与“巴氏腺脓肿”类似。
治疗概述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局部清洁,局部冷敷或坐浴。
药物治疗
应用抗生素、磺胺药或中药。如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切口应在小阴唇内侧表皮最薄处,纵行切口,使脓液流出,排脓后,腔内填塞浸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纱布条,次日可行1∶5000高锰酸钾坐浴,换药,不久即愈合,注意预防复发。近来有人报道腔内插入AgNO3棒,其作用和手术治疗相同,并且不良反应较少。